來到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樹枝繁葉茂,濃郁椒香撲鼻而來?;ń窐湎?,人頭攢動,農戶將成熟的花椒果實摘下,分享著收獲的喜悅,愉快的笑聲不絕于耳。這時,熱情好客的種植戶端來一盤花椒雞,品嘗一口,更能體驗“莫道姜桂獨成功”的感受。
東川區地處金沙江流域,屬干熱河谷氣候,光熱資源充足,產出的花椒特別香,精油、酰胺類物質含量高、品質好,種植農戶達6000余戶,種植面積超10萬畝,是當地群眾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這里種出來的花椒品質好,要是拿到四川賣,每公斤能比當地的貴10元。”烏龍鎮花椒種植大戶劉申祥介紹道。
作為助力種業振興的重點工作,航天三院在集團公司的帶領下堅持“地方所需、航天所能”,協調東川區花椒種子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進入太空接受為期154天的誘變處理,選育優良品種。經過云南省林科院專家兩年的精心培育,今年7月份,首批經過太空育種的30株花椒苗正式移栽到東川區烏龍鎮三院幫扶花椒育種基地,開啟新的生命旅程。
“這些太空花椒苗莖稈粗壯,葉片肥厚,株高較普通品種增長42%”,云南省林科院陸斌教授表示,“這是第一批,第二批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的種子,預計會出200余株這樣的太空苗,要明年這個時候才能種到地里邊”。后續在育種基地中,通過篩選出刺少、品質好、耐修剪,適應東川干熱河谷特殊氣候的品種,將培育優質“農業芯片”,為東川區花椒產業提質增效注入新的動力。
延伸產業鏈,走規模化、品質化發展路子能給當地老百姓帶來更大的收益。三院積極協同東川區引入龍頭企業,幫扶建成一家集鮮花椒冷凍、烘干、加工為一體的花椒加工廠,并配套花椒油煉制、儲藏、灌裝、包裝等設備,一方面將花椒原本的簡單烘干、保鮮處理粗加工轉變為精深加工,增加了花椒的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有利于延長花椒貯藏期,可解決烏龍鎮及周邊地區花椒貯存問題,避免農戶因花椒銷售困難而造成經濟損失。一系列舉措既增強了新鮮花椒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又通過制作衍生產品提高了利潤空間。
花椒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務工機會,涵蓋種植、養護、采摘、加工等多個環節,據初步統計,每年可吸納本地群眾務工16100人次,增加務工收入145萬元。目前,產量較高的地塊鮮花椒畝產可超400公斤,引導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自發開展花椒原料產地初加工,帶動周邊村民實現穩定增收,有力促進當地鄉村全面振興。“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種子上過太空,我們都希望這上天的種子能年年高產,咱老百姓的日子可就好過了。”這樸實的期盼,正是鄉村全面振興的蓬勃動力。
幫扶的重點并不僅限于太空花椒,三院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幫助東川區打造國家級立體氣候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以種業為突破口,發展梯度種業。在烏龍鎮40畝高標準蔬菜制種基地里,通過“院府共建”模式,引入河南省、上海市農科院專家團隊,建立專家工作站和科技小院,開展番茄、貝貝南瓜、辣椒及白菜等新品種的繁育與試驗示范。基地堅持“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戶干”,免費發放種苗、開展技術培訓,帶動千余畝蔬菜種植,并通過統一品種、管理、收購和品牌打造,形成可復制推廣的聯農帶農機制,年帶動務工收入近百萬元,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如今,東川區烏龍鎮的花椒產業已從單純的種植走向了多元化發展道路,而中國航天科工助力打造的蔬菜制種基地也正蓬勃發展,為當地農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這不僅是一顆顆花椒、一株株蔬菜的成長故事,更是科技賦能農業、產業振興鄉村的生動寫照。在科技的助力下,東川區正向著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穩步邁進,一幅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